你每天都有体验到开心、愉快吗?
不高兴的时候,有人知道?
身边的人能理解你的不开心,并和你一起面对吗?我们自己又如何与我们的情绪自处?
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,倾听孩子的情绪之声。为了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,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、生活中的各种情绪,学校邀请重庆医科大学心理治疗师、疫情两江新区大众心理干预组副组长张玲为礼中学子带来了“我和我的情绪”心理健康讲座。
以“情绪自我测量”开场,张玲用有趣的互动带领全体学生一起走进情绪的世界。“情绪”是对外部事件主观体验的表达的,是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。情绪的表达体现在面部表情、语音语调、动作行为上:比如开心时候会手舞足蹈,愤怒的会龇牙咧嘴,恐惧时惊慌失措…… 张玲老师在讲座中指出,情绪体验是与生俱来的,适度的情绪体验能促进我们对问题的解决, 而过度的不良情绪就会产生消极影响。张玲老师特别强调,情绪没有好坏之分,对情绪的体验每个人每天都会发生。
身体会生病,心理也会“生病”,当情绪出现了问题,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?张玲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专业级小贴士,引导同学们拥抱情绪,悦纳自己。
1.破除污名化,拒绝贴标签
有焦虑抑郁情绪或问题不代表我们胆小懦弱,也不是因为“我们想多了”“不好好努力学习”,更不是“我们心理承受能力差”,而是我们遇到一些无法独自一个人解解决的事情。
2.合理释放压力和糟糕情绪
(1)学会倾诉
倾诉是释放情绪的第一步,也是问题解决的开始,感觉“鸭梨山大”的时候,一定要敢于去告诉身边的人,大胆的去倾诉,去接受他们的帮助。
倾诉的对象可以是朋友父母,也可以是家里的宠物,或一只陪伴自己许久的玩偶、一棵树……还可以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每天的心情,或者给曾经的自己或者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秘密的书信。
(2)转移注意力
听听音乐、看看喜剧、一个人独处一会,给自己一个“安全空间”。
(3)适当运动
操场上挥洒的不仅是汗水,还有超强“荷尔蒙”。高强度的运动下,多巴胺、血清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会增强我们的愉悦情绪、记忆力和注意力。
(4)尝试专业放松训练
4-7-8呼吸放松法:即吸气大约4秒,憋气7秒,吐气大约8秒,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节奏来,一次呼吸放松训练大约在15~20秒钟。 吸气的时候紧闭嘴巴,只用用鼻子吸气,吐气的时候通过嘴巴把气吐出来;重复多次直到放松下来。在熟练的情况下,重复三次呼吸就可以很快的放松下来。冥想放松法:选择一个自己舒服的坐姿,在一次深呼吸之后,放松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,头部、躯体,然后是四肢,开始不带任何批判的体验当下。
开启“心”旅程,拥抱“心”情绪。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体验,比起对抗它、使劲想摆脱它,不如接纳它、拥抱它,接纳我们的情绪也是接纳我们自己!